查看原文
其他

“垃圾分类”没做好,别怨市民

2015-06-05 文/柒线 瞭望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 细节决定成败,中国的垃圾分类未能推行好,责任不在市民

■ 控烟令的执行,当引以为鉴


1.

几年前笔者所在的京城某小区推行垃圾分类时,我就预言其会无疾而终,因为小区除了分类垃圾桶,没有任何具体、细致的分类指南,没有任何具体、细致的奖惩制度,也没有任何具体、细致的后续分类收集处理计划。


北京等一些城市实行的垃圾分类政策失灵同样如此。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一项公共政策没能令行禁止,是因为与之相关的每个环节和各方面细节没做到位。


2.

什么叫做具体、细致的分类指南?


首先分类垃圾收集装置要用心、科学设计与放置,这个还真别嫌烦。


在丹麦,分类垃圾桶可以多达9种,每一种的设计都不同,方便识别。在多伦多,家庭垃圾分类指南每家都有不薄的一本,是政府派发的,而且有任何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立即电话咨询。


现在有网络更方便了,完全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答疑解惑。


比如,酸奶有塑料袋、利乐包、玻璃瓶等多种包装,分别应该扔哪个桶,里面的剩奶应该倒到哪里;比如,垃圾袋可以用哪一种,每一家拎出来放进外面垃圾桶的垃圾袋如何扎口?打包的饭盒、保鲜膜与包裹水果的泡沫算塑料类还是放进厨余垃圾?旧衣服应该归哪一种?不同质料的衣服是否需要分为不同类?


还有,每天收集垃圾的时间表?集体宿舍、筒子楼、单元房、办公楼、宾馆、别墅等不同条件下的住户,他们的垃圾分类、倾倒、收集有何不同,分别需要特别注意什么?每一种垃圾分类的依据、目的是什么?每一种垃圾最后的去处是什么?


通过分类将怎样帮助解决所在城市的垃圾围城困境?包括所在城市所有垃圾收集站点、处理场的详细地图,相关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等等。


什么叫做具体、细致的奖惩制度?


如果你是独门独户,你家的垃圾如果未正确分类和倾倒,环卫部门是否会提出警告或予以罚款?警告的方法可能包括当天或几天不收集你家的垃圾,就留在你家门口,并在你家门口贴上醒目的标志……


对于在中国城市目前常见的多户居住的居民楼,如果有人未按规范正确分类和弃置垃圾,如何警告与惩罚?如何发挥相关组织和邻里的监督职责?如何利用摄像头等技术手段取证?屡教不改者,能否与个人信用等进行挂钩?


对于办公楼写字楼,出现问题就更好办了,可以追究物业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在等待全国性的更细致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法律出台之前,北京等一些市人大能否先行研究制定地方细致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呢?因为北京等一些特大城市的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为保障落实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甚至可以考虑在环卫局或环保局设立一些专门的环保督察人员,让其日夜在大街小巷巡逻、执法……


对于一项新举措的执行,处罚绝对非常重要。在瑞士,如果你乱扔垃圾,环卫工人会连续翻你垃圾,“挖地三尺”也要找出来对你进行责罚。


什么叫做具体、细致的后续分类收集处理计划?


要想市民配合垃圾分类,政府的垃圾收集、后续处理必须跟上,如果市民看到环卫车将分类垃圾一股脑倒在一起运走,还有谁会认真对待分类呢?所以,与分类垃圾桶对应的一定要有细致、完整的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方案,整个系统统筹安排、环环相扣。


要让市民懂得:如果你不认真对待垃圾分类,就不能最大程度地垃圾减量,就会面对垃圾围城、污染地下水等伤及自己的问题,垃圾分类,是与每一位市民健康息息相关的事!


3.

所以,要做好垃圾分类,绝不仅仅是发个通知、放个分类垃圾桶,刷一些广告那么简单,而要把这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动用政府掌握着宣传、教育、监管等资源全力完成。


比如对待新生事务“分类垃圾桶”,市民可能无动于衷,也可能冒出诸多疑问,市政府是否做好了提供长期答疑、广告或指导的准备?


比如中小学相关课程中,除讲环保意义外,是不是可以重点传播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和细致做法,并通过中小学生,将这些有效传达到每一个家庭?


垃圾处理系统转型,是一项需汇聚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的综合工程,当然很难。但在欧美加拿大日本等都已有成功先例。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包括垃圾组成、居住方式、国民思维与行为方式等,但绝不是做不好这件事的理由,只要真的把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才能细化,花的钱用的功才不会白费。

转载请标注:瞭望【国是论】微信



瞭望 OutlookWeekly1981


点击
【阅读原文】关注国是论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