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重磅|深度解析改革开放成功的3大密码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2019-04-11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度访谈了逾百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倾听他们心目中改革开放的“成功密码”

  • 党的领导铸就改革之魂

  • 中国特色铺建改革之路

  • 正确方法论确保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的“成功密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假如可以穿越时光隧道,你想不想回到1978年看一看?


  初冬的北京,高天流云。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门前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排着长队,等待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在丰富的史实史料中,有一种情感共鸣穿越时空,有一种民族自豪感积蓄生长。对比40年前的时髦物件儿“三转一响”与当今社会种种发展硕果集萃,人们深深感慨天壤之别的今昔巨变。


  这一变化是从0.36787万亿元到82.7万亿元的巨大跨越。这是国家统计局1978年、2017年两份统计公报显示出的我国GDP的跃升。40年间,从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发展的家底不断增厚,发展后劲更加强劲。


  这一变化更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间。改革开放初期,黯淡、统一、朴素曾是中国人在服饰上的“中国风”。布票换衣、马路市场兴起、批发市场红火、电子商务席卷,40年来,中国服装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的不仅仅是单一色调的服装。穿得美丽、多元、自信的背后,更有中国制造能力转型升级作为支撑。


  同服装的改变记录了时代变迁一样,当中国人从吃得饱就心满意足到吃遍全球吃得健康,从旧平房遮风挡雨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从出行蹬辆自行车到飞机高铁一日千里……人们对美好生活越来越高的追求,印证了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愈发强盛。


  40年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三大奇迹——

  • 实现了一个大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奇迹,

  • 实现了全球最大规模贫困人口的脱贫奇迹,

  • 实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度访谈了逾百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倾听他们心目中改革开放的“成功密码”。


党的领导铸就改革之魂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行,党的正确、坚强领导是改革开放最为关键的成功经验


  让我们再来细看一下国家统计局1978年和2017年的这两份统计公报: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5元增长到59660元,年均增长约8.5%,已经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343.4元、133.6元提高到36396元、13432元;

  • 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大幅下降到3.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7年达到4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 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平均预期寿命2017年达到76.7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拥有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00种,其中,粗钢、煤、水泥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 此外,“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等惊艳全球;

  • 我国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运营网和移动宽带网,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行。”采访中,谈到改革开放最为关键的成功经验,受访干部群众纷纷将其归结为党的正确、坚强领导。


▲ 11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谢环驰摄


党的领导举旗定向,领航伟大革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虞云耀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从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让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一世界性难题。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取得突破、进步、完善的历程,他认为,40年来,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中国立足基本国情,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社科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立胜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中国共产党以“天才的想象”,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人类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发展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各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步步深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再上层楼。


  “正是因为有着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立场、有方向、有原则。”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这也是我们国家与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没有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原因。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再次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多位受访干部群众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 武汉动车段存车线上动车组蓄势待发 肖艺九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017年11月13日,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上,象征五星红旗的红黄底色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赢了”,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展示其封面内容。文章历数了中国发展取得的骄人成就。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制造业萎缩,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福利难以为继,治安不靖,政坛恶斗,社会分裂加深,恐怖袭击频发……西方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却一再交出靓丽的成绩单,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获得感大大增强。


  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西方之乱、中国之治”背后根源何在?中国共产党又拥有怎样的成功密钥?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看来,“强大的党是中国国家治理政治主体,为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稳定、发展最为迅速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使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把广大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把地区利益与全国利益相结合,把部分群体利益与全体人民利益相结合,制定出跨时期、跨地域、跨群体的国家发展战略安排和战略规划;使党和政府能够制定科学决策,并使决策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有效贯彻落实。


  改革亲历者回忆说道,改革开放后实施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战略、“三步走”战略等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均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从世界维度看,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之治与中东、北非等动荡地区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平互利的发展方式更与战争掠夺的发展方式对比强烈,证明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绩效优势。


  正因为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全世界持续热销,覆盖了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对世界各国政党的深刻启示和强大感召。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正是这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促使中国共产党发起了改革开放。”郑永年说。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曲青山认为,伟大觉醒催生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思想解放激发活力,推进伟大革命


  如果问置身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中国人对哪句话感触尤为深刻,那么一定是这四个字:解放思想。40年来,思想的解放与改革的进程始终相互激荡,“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突破”成为开启每一段改革新航程的必然选择。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改革条件和目的时,把“解放思想”列于首要位置,并特别强调其“总开关”作用。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光明日报》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意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华巨轮驶入历史新航道。思想的禁锢一旦冲破,整个社会压抑已久的活力和创造力喷涌而出,演化成推动变革的强大力量。


  从1978年出发,中国以200多倍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史诗般的进步”,实现了“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既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又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大声疾呼,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铮铮誓言,从小岗村的一纸“包干契约”,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啃最难啃的骨头”,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辟改革开放之路,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40年来,我们党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期望,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突破,为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但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社会主义实践,而且不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一系列创新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思想创新,呈现喷薄而出的局面。


  “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冯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统化的思想解放最新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实践和认识道路。


中国特色铺建改革之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从香港新界向北望去,不远处矗立着一堵闪闪发亮的摩天大楼之墙,各式楼顶连接,勾画出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


  这里是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也是摩天大楼“生长”最快的地方之一。从“小渔村”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深圳摩天大楼的“生长”速度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的发展速度。


  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492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高的上海中心。站在黄浦江畔的外滩眺望过去,浦东陆家嘴区域的三幢摩天大楼,勾勒出上海优美的城市天际线。


▲ 上海陆家嘴夜景 才扬摄


  来自世界高层建筑与城市人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144座超过200米的新建摩天大楼,中国有76座,占总数的53%。连绵崛起的魔幻高楼、光影交错的现代建筑、伸向蓝天的天际线,勾勒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剪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我们这40年,既不拘泥于传统的体制模式,也不拘泥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存模式,而是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求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新体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多位党员干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发展导向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生命力


  2017年6月22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倡导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首次将“发展促进人权”理念引入国际人权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40年间,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从经济到社会……中国用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了发展是解决人类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本答案,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生命力。


  在东中西部10多个省区市的调研中,几乎所有受访对象都会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回忆说,40年前,钱塘江边许多人住草棚、吃不饱饭,“改革开放点燃了中国人心中的这把火,让大家涌动起来”。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保持实现发展的政治定力,使得中国这艘大船没有“扭秧歌”而是“平稳航行”,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田应奎看来,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创举。“五大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将指引‘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


市场导向激活社会主义体制创造力


  “没有市场导向改革激发的创造力,就没有中国经济今天的万千气象。”年近九旬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从原来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到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从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再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定位越来越精准。


  “40多年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票供;搞活市场没几年,农村就实现了大丰收,乡镇企业随之崛起,市场化带来的创造财富积极性不可估量。”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村支书吴协恩回忆说,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使广大民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得以最大程度发挥。


  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0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代表转型升级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1个百分点。


  多位来自改革标志性地区的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一体制的根本特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占斌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务实开拓性、积极建设性而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持续释放活力,使我们国家在新时期空前活跃起来,快速发展起来,日益繁荣富强起来。


开放导向

提升社会主义全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从“开眼看世界”开始。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抵达东京,展开了为期8天的对日访问行程。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在从东京去京都的“光—81号”新干线列车上,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他说:“快,真快!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速度。”


  1980年开始,我国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把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并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以开放促改革,国门打开有多大,改革的步子就有多大。开放的格局由东向西渐次推进。从1992年开始,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


  40年间,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开放的画卷由点及面,一笔笔描绘、一幅幅展开,从一枝独秀变为百花齐放。


  4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成为世界经济最大的确定性、最主要的动力源。


  “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018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


  7月10日,上海公布“扩大开放100条”,90%以上的措施年内实施。


  7月30日,《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发布,117项举措务实有力,传递出强烈的政策信号。


  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正式发布,中国的自贸区增至12个……


  从中央到地方,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具体举措到实施载体——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受访干群、专家表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


正确方法论确保行稳致远

40年来,在正确方法论的指引下,一项项改革从易到难、由点及面,渐次推进、逐一铺开,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方法决定看法,方法决定做法,方法决定成败。在13亿多人口的超大型国家进行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成功地探索和运用、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论,这是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一条重要原因。


  新时代,改革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都有了新的变化,改革方法论也要有新的创新和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继承实践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又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形成新时代的改革方法论。


  没有思想的先导,就不会有行动的跟进;思想上的再解放,直接决定着行动上的再突围。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围绕“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这一首要的基本问题,围绕“如何认识改革、如何推进改革、如何评价改革”这一重要的策略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改革方法论。


  田应奎说,这一方法论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都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新话,体现了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何检验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指出,这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


  40年前,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将鲜红的手印按在了分田到户的一纸契约上,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今年2月,小岗村进行了第一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立华,全家6口人分红2100元。


  小岗村的历程是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缩影,而人民性正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40年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8倍,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就业人员翻了一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说,中国改革次序从农业、手工业再到工业,市场逐步丰富,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由此获得亿万群众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高度重视通过改革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系列颇具含金量的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这里全年干旱少雨,山高沟深,曾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如今,一场彻底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决战正在展开。依托产业扶贫,临夏州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3.3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05万人,年均减贫近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2%下降到14.82%,年均下降近6个百分点。


  从最困难的地方发力攻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这只是人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示。这份文件中,“人民”一词出现超过200次。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高尚全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逻辑和辩证法。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受益主体和支持改革的最强力量,画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最大同心圆”。


“积小胜为大胜”


  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改革方向一致,但路径选择会有多样性,毕竟我们国家太大,各地经济水平、发展环境、人文风俗等差距太大,不能一刀切、一鞭赶,靠一张药方解决所有问题。”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说。


  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体现的是一种渐进改革思维。“先试验探索再规范发展,先体制外再体制内,先做增量后动存量,先重点突破再全面推进,先放权后改制,先双轨后并轨……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的重要经验。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黄奇帆说。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通过摸索不断破解前进中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我们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改革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一项没有先例可以仿效的系统工程,仍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坚持问题导向,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最为重要的改革方法论之一。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方法论逐渐由“摸着石头过河”向“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演进。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由此形成新时代改革方法论的基本操作模式,即中央授权地方开展改革试点,取得试点经验后纳入顶层设计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从自贸区改革试点,到国企改革试点,从司法领域改革试点,到生态领域改革试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重大改革任务,突出抓了一系列重大试点,深耕细作改革“试验田”,为推进全国面上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激发出生机活力。一项项重大改革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外围到核心、从增量到存量积极稳妥推进,“凡改必试”已经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


▲ 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上演眼镜蛇机动 梁旭摄


坚持底线思维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在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同时,保持了稳定。受访对象认为,这得益于无论是微观层面运营还是宏观战略实施,都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委副书记曹曙等表示,如果把中国过去40年的成功转型放在“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巨大反差的背景中讨论和比较,就不得不佩服“中国奇迹”背后的“中国智慧”和改革领导者对时度效的成功把控。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从长远来看也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同时,发展和稳定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高尚全说,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适时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和方法论。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是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发出的号召。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污染防治,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关键之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看来,为此,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做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自觉性,“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检验真理。受访干部群众、专家学者认为,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变革从40年前启动,到不断向纵深推进,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考验,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准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艰辛探索之后取得的。


  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得到了拓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场伟大变革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历重重考验和战胜巨大挑战后,正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出发展新境界。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51期

延伸阅读

☞ 瞭望图闻|40年家国,温故知新

☞ 瞭望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大逻辑

☞ 瞭望专访丨魏礼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理念有五次转变

☞ 瞭望专访|陈锡文:农村改革40年的启示

☞ 瞭望专访丨高尚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样结合

☞ 瞭望专访丨林兆木:中国奇迹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杂志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喻千桓


很有收获,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