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破窗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

eveeee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在这篇推送开始之前,我想给你讲个故事。

从前有位女巫,女巫非常讨厌人类,她想人类不得安生,就偷偷给人类施了个咒语。


一开始人类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无非是某座大楼的窗户破了,墙上又多了几个涂鸦,晚上走在街上路灯开始变得忽明忽暗。


但渐渐的,城市里的暴力变多了,抢劫、伤人、性骚扰……而人们也开始看着越来越脏的家里无动于衷,自己定下的计划也一次次打破,生活变得一团糟。


女巫看着人类,心满意足地笑了。

这个咒语是什么呢?就是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什么?

破窗效应指的是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象。


破窗效应现象最早要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汽车实验研究,尽管津巴多并没有明确地提出破窗效应,但他进行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说明破窗效应是什么。

津巴多将两辆同样的汽车中的一辆放在治安比较混乱的贫困街区,另外一辆汽车放在治安非常良好的街区,并将两辆汽车的车牌都摘掉与车顶棚都打开。


后来奇异的情况发生了。


对于位于治安混乱街区的那辆车,先是有人拿走了散热器与电池,最终三天内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被逐渐盗取殆尽,而放在治安良好街区的汽车则在一个星期内保持原样,无人问津。

这个实验到这里已经很好地告诉了我们破窗效应到底是什么,但接下来津巴多把这个实验又推进了一步。


津巴多和他的学生后来当着路人的面开始公开用大锤砸良好街区的汽车,而这引起了周围人的起哄、围观与效仿,最终这辆车被掀翻,并被完全毁坏。



之所以实验出现这种对比鲜明的结果,是因为治安混乱的街区所体现出来的种种混乱、肮脏的外在表象,给予了潜在违法犯罪者环境线索:


这个街区是无人管理的,违法犯罪风险是比较低的,从而就激发了更大胆的犯罪动机。


而津巴多砸汽车所引起的效仿则进一步表明,人为制造破环因素,也会使不明真相的公众在不准确信息的误导之下,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模仿行为。


那破窗效应是怎么形成的呢?

1

直觉思维

个人在作出某一行为之前,往往会根据一些环境中容易获知、明显但未必准确的信息和线索来做出直觉判断,来判断违反道德和法律的风险的大小。


有学者通过对伦敦三个街区的经验研究指出,改善城市照明在减少社会骚乱与不文明行为进而在减少犯罪以及对犯罪的恐惧感上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城市照明以及由此增加的人流与车流,是一种社会控制与监督的“无声信号”



明亮的灯光、嘈杂的人声、不断的车流都是在环境中易得的环境线索,这就给予个体一种暗示:这里违法会遭到惩罚,这能给潜在的犯罪者心理威慑。


2

行为惯性

行为惯性是一种逻辑自动化的行为机制,只要一定的引发条件出现,就会反射性地产生行为。


破窗理论认为,外在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与诱导性,失序环境易于诱发犯罪。行为人受到不良环境的暗示,不良行为相互传染,一些潜在的观念进入大脑后容易支配个人行动,甚至固化为行为惯性。



特别是在信息匮乏或群体行动时,人们行为的正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如何行为。


有人开始违反法律却没有受到惩罚时,就会给人们感觉自己也可以走这样的捷径,于是破窗越来越多,大楼也在众人的力量下轰然倒地。


那怎么破解破窗效应呢?


首先得有扇好窗,不能轻易被打破。

对于个人来说,定下的计划是清晰的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如果对自己期望太高这扇窗户就会变得很脆弱,并不是你想去打破它而是你确实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它自己就“吹弹可破”。


如果目标是模糊的,你也难以去采取行动达到目标,窗户也是岌岌可危的。对于社会来说,有扇好窗的意思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排除环境中明显的犯罪线索。

其次要维护好窗。

就算窗户是用不锈钢做的,在日晒雨淋之下也会被腐蚀和风化,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我们能达到目标的更为关键的并不是计划有多好,而是我们能否坚持这个计划。


当我们无视环境中的种种诱惑性因素,就像是唐僧无视各种美貌妖精一样,继续前行,这本身也许就比目标更为重要。


但我们也往往没有圣人般的意志力,有些小懈怠也可以原谅自己,但记得要保护好窗户。

最后要补好窗户。

如果我们不小心让窗户破了,也不能摆烂,想着“反正窗户已经破了,补也没有用”,其实我们可以在更大的损失造成之前先去弥补我们的错误。


我们不能因为一丛杂草而放弃了整片土地。比如斗地主,我开局一手烂牌,但直接甩手走人,你就永远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破窗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闯天涯,可是屋里的人感到越来越冷了。”


-END-

编辑 | eveeee

排版 | Asterism

审核 | 桃子

图片 | 聪明Oli


参考文献:

[1]蒋云飞.(2016).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以“两高”公布的13起环境犯罪典型案例为样本. 犯罪研究(05),38-46. 

[2]伍德志.(2015).论破窗效应及其在犯罪治理中的应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124-136. 

[3]MBA智库.百科:破窗效应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树洞,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