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重温 | Nature《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发现》

图灵财经 图灵财经
2024-09-1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献信息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发现

作者:Wang, H., Fu, T., Du, Y. et al.

来源:Nature 



导读

Nature杂志2023年刊登一篇由世界各地顶尖科学家与人工智能专家联合撰写的综述文章《Scientific discovery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者团队包括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 Yoshua Bengio,以及数位来自康奈尔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者。

文章以前瞻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发现,讨论了人工智能方法如何在整个科学过程中帮助科学家,以及在进展之外仍存在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人工智能工具的开发者还是使用者,都需要更好地了解何时需要改进这些方法,并且直面数据质量和管理所带来的挑战。这些问题涉及各个科学领域,并需要发展基础算法方法,以促进科学理解或自主获取科学理解,使其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关键领域。


AI for Science

图1

AI 正在重塑科学发现,增强和加速假说生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各个研究环节(图1)。与 AI 赋能的其他领域相比,将 AI 用于科学创新和发现(AI4Science)存在独特的挑战。一是科学问题中浩瀚的假设空间使得系统性的探索和遍历不可行。二是训练接近实验精度的 AI 模型需要可靠的标注数据集,但数据标注依赖耗时费力的实验和仿真。

虽然存在这些挑战,但AI4Science 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比如成功突破长达 50 年的蛋白质折叠问题以及对百万级粒子构成的分子系统的模拟。这些案例都展示了 AI 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卓越能力。当然,与任何新技术一样,AI4Science 的最终成功取决于我们能否将其深度融入日常科学实践之中,以及能否准确把握其潜力和局限。



一、采用 AI 学习数据表征

图2

深度学习可以在各种抽象层次上,通常是以端到端的方式,提取科学数据的有意义表征以指导研究。一个高质量的表示应该在保持简单、可及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数据中信息。科学上有意义的表征是紧凑的(compact)、有判别力的(discriminative),能够解耦潜在的变量并编码可泛化的潜在机制。论文介绍了满足这些要求的三种新兴表征学习策略:

1、几何深度学习

通过利用图(graph)上神经消息传递(neural message-passing)在表征中融入科学数据(如分子和材料)的几何结构和对称性。这种方法首先将研究对象抽象为图结构,随后在图的边(edge)上传递消息得到其潜在表征,同时通过考虑几何先验为模型注入归纳偏置(inductive bias),减少训练所需的数据。

不变性(invariance)和等变性(equivariance)约束是常见的几何先验。例如,分子体系内每个原子所受的合力不随体系的整体平移而变化,但会随着体系的整体旋转而一起旋转。如果我们能让模型满足不变性/等变性约束,即使模型的输出不随/有规律地跟随研究对象的变换而变化,我们就成功向模型注入了几何先验,使其不再需要从数据中学习不变性/等变性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操作几何数据。

2、自监督学习可以利用比有标注数据丰富得多的无标注数据掌握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从而得到有效的数据表证,而传统的监督学习方法是通过有标签的数据训练模型产生有意义的数据表征。以对比学习为例,我们首先利用数据增强为每一个数据点产生若干样本(例如经不同角度旋转的卫星图片),在这些增强的数据之间构建正样本对(来自相同数据点的一对样本)和负样本对(来自不同数据点的一对样本)。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让模型对齐正样本对的表征、排斥负样本对的表征。经过迭代学习,我们就能得到有意义的、对下游任务表现有所助益的潜在表示。

3、掩码语言模型(Masked Language Model, MLM)能有效学习序列数据(如自然语言和生物序列)的语义。序列经预处理后被部分掩码,将部分词元(token)替换为特殊的[MASK]词元,然后输入一个 Transformer 块。Transformer 块中的自注意力模型计算每一对词元之间的注意力强度,据此更新其表征并预测被掩码的词元。通过在长序列上反复进行“完形填空”训练,这一模型能生成序列的高质量表征。



二、借助AI 提出科学假说

图3

可检验的假设是科学发现的核心,它们可以以数学中的符号表达式(可以检验观测数据是否符合表达式)、化学中的分子(可以检验分子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可以检验该变异是否能带来表现型的某种变化)等形式出现。提出这样一种有意义的假设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AI 则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帮助人们提出科学假说:

1、黑盒式高通量假说筛选

假说空间过于庞大常常给科学发现带来挑战。以药物发现为例,人类只合成了10^60的潜在药物分子中极小的一部分,它们的理化、生化性质的数据更是残缺不全。通过在已经合成且有实验标注的分子上训练 AI 预测模型,我们就能对庞大的候选分子库进行虚拟(指没有真正进行湿实验)筛选。这种方法不对假设空间的结构做任何预设,它利用一个黑盒式模型对采样到的每一个假说进行筛选。利用前文提到的自监督学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模型在大量已知但未标注的分子上进行表征学习,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结合湿实验评估和不确定性量化的方法,我们可以将这种高通量筛选流水线化,从而大大提高分子发现的效率、降低成本。

2、在组合式(combinatorial)假设空间中搜索

用采样的方法探索整个假设空间是非常困难的。相比之下,一个更可行的目标是搜索得到一个较优解。在离散的假设空间中,这可以转化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以符号回归为例,符号回归旨在搜索表达空间中最适合(准确+简洁)给定数据集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使用强化学习训练一个智能体,评估搜索树上每个动作(action)的回报,从而让我们能够有效搜索整个假设空间,得到合适的符号表达式。

3、在可微假设空间中优化

在可微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基于梯度(gradient)的最优化方法高效地找到局部最优解。然而,科学假设往往是离散的,这时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将其转化到可微空间。一是使用变分自编码器(VAE)这样的模型将离散对象映射到可微的潜在空间(latent space)中,在这个空间内使用优化算法(如图中红星所示),再通过解码器将潜在空间中一点映射回数据空间(data space)。二是直接对数据空间进行松弛(relaxation),随后进行优化。



三、使用 AI 驱动实验和仿真

图4

通过实验评估科学假设对于科学发现至关重要。由于湿实验成本高昂,计算机仿真已经成为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替代方案。然而,仿真需要专家基于对科学原理的了解设定参数和策略(heuristics),而且常常难以兼顾效率和速度,精确的仿真往往耗时过长。随着深度学习的普及,这些问题正在被解决。

在实验策划中,AI 系统可以优化实验的参数设置、流程设计等,减少不必要的试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材料发现中,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的方法使科学家得以在最小的实验次数内降低参数的不确定性。在实验进行时,强化学习模型可以实时调整决策,最大化实验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在仿真实验中,AI 系统能够更精确、高效地拟合复杂系统的参数,求解微分方程,建模复杂系统的状态分布以提供定量描述。


如何获取文章?

关注本公众号:图灵财经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获取


来源:Nature

编辑:卢思锦


精彩推荐

研究速递|Science:生成式人工智能生产力效应的实验证据

人工智能与管理:自动化-增强悖论

研究速递|Nature:人工智能和科学研究中的理解幻觉

研究速递|图灵转型:人工智能、智能增强和技能溢价

经典重温|人工智能和数据网络效应对创造用户价值的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图灵财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