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记(17):胶着拉锯战中,俄军乌军力量对比显著改变

齐树峰 深度see
2024-09-06

2022年12月26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专访时表示:乌克兰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俄军将解决乌克兰的一切。

当在乌克兰的俄军被打得出翔、面临崩溃的时候,拉夫罗夫的这个“最后通牒”被有人评论为:

2022年行将结束时最不着调、最搞笑的国际新闻。

拉夫罗夫身为一个大国的外长,他发这个“最后通牒”当然并不是为了博大家一笑,还是有些底气的。

在本公号本系列的上篇文章《俄乌战记(十六):双方各出狠招,冬季大战一触即发?》中写到:在用常规力量已经打不赢的情况下,这两天俄方从普帝、到梅德韦杰夫、到相关人士、发言人,再次突然提升了使用核武器的调门,声称,俄军“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已经部署到位,必要时将对乌克兰和“相关方”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上面这个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声称”,就是拉夫罗夫对乌克兰发“最后通牒”的底气所在。至于这个“声称”里所说的“相关方”是指谁,就不必多解释了:

“相关方”和“不相关方”,都知道谁是谁。

那么,面对俄罗斯的核威胁和最后通牒,乌克兰与“相关方”如何应对呢?

1、“相关方”继续警告俄罗斯不得动用核武器,否则必将承受难以承受的后果。

2、“相关方”宣称俄罗斯的一切核活动均在被监测之中,让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3、“相关方”也通过不同途径展示了自己的核反击能力,以图吓阻俄方可能的铤而走险……

回到战局。在乌克兰的俄军固然已经被打得出翔、面临崩溃了,乌军拟定中的“冬季大反攻”,却也可能无法进行了。因为:

欧洲部分地区和乌克兰今年可能是个暖冬,大地不封冻,河流不结冰。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说过,乌克兰东部尤其是东南部地区,湿地遍布,河汊纵横,在大地不封冻、河流不结冰的情况下,装甲部队很难展开行动,甚至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那里的俄军在乌军长期的远程精准打击下,虽说已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处在崩溃边缘,可让他们乖乖撤走是不可能的。

乌军要赶走俄军,收复失地,终究还是要靠装甲部队开进去。纯步兵是不行的。

但偏偏,今年冬季,北大西洋暖流变得异常强劲。受其影响,直到今天,2022年的最后一天,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气温一直在零度上下徘徊,东南部的赫尔松地区温度甚至一直在+5°С以上,土地和河流根本冰冻不起来。

2022最后一天判断,乌军可能无法进行拟定中的“冬季大反攻”。

   从2022进入2023,元旦前后这几天当然具有象征性的、甚至是标志性的意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新年讲话中,将2023年定义为“回归之年”:让民众回归家园;让士兵回到家人身边;让被俘人员都能返回;让所有人恢复正常生活,回到没有空袭警报的日常欢乐……

普帝也向俄军发表了新年讲话。但仅仅几个小时后,在顿涅茨克第19职业技术学校内驻扎的俄军,在庆祝新年时,突遭乌军呼啸而至的海玛斯火箭弹的精准打击。乌方称此次打击导致400名俄军死亡,300人受伤;俄方只承认有63名俄军死亡,后增加到89人。

且不论死伤人数吧,这股俄军在庆祝新年时突遭这样的“灭顶之灾”,引发了俄罗斯内部的愤怒和互相指责。普帝对乌军这种“不给面子”的袭击也定然十分恼怒。

而且乌军的袭击不止这一下。就在元旦这几天里,乌军先后以无人机、空军、海玛斯火箭等,向俄军集结地、前沿阵地、后勤中心、防空系统等进行了近20次突袭。

俄军的被动和无奈在于:此前被他们当作战略法宝的“三大威慑”似乎都在失效。

首先是“核威慑”在失效。

此前一遭受重大损失或遇到重大刺激,俄方就会祭出“核威慑”,但过些天口气又会缓和下来。

说实话,核武器这东西谁都怕。想先用的人也怕,因为必会遭到对方规模更大的反击。除非一个人自己灌下两升伏特加,在正常状态下谁会决定首先使用用核武器?

然后是“能源威慑”在失效。

2022年,欧洲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能源去俄罗斯化”之路,虽然很狼狈,很艰难,但他们确实走过来了。

随着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经回落到俄乌冲突前的水平,俄罗斯的“能源威慑”已经失效了。

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国。德国高调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德国已经完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天然气、石油及石化产品。就是说:

德国已经实现了对俄罗斯能源的零依赖。

本来,俄乌之战爆发前,德国是欧陆大国中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程度最深的国家,其55%的天然气,50%的煤炭,30%的石油要从俄罗斯进口。俄乌之战爆发后9个月时间里,德国就做到了完全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这还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其他欧洲国家,不论大国小国,绝大部分也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降到了10%以下。俄罗斯能源对欧洲来说已经可有可无了。

这让本以为用能源为武器可逼迫欧洲屈服的普帝和一些专家们,还是既意外又尴尬的。

最后是,俄军的“炮火威慑”也在失效。

先前,俄军凭着绝对的数量、体量优势,可以对乌克兰展开不计成本的狂轰滥炸。如在2022年夏季时,俄军可以每天打出6-10万发炮弹;10月10日开始,俄军又开始以导弹和无人机对乌克兰全境的民用基础设施进行打击。

但现在,俄军每天只能打出2万发炮弹了;俄军发射导弹和无人机的力度也在减小,而且大部分会被乌军拦截掉。

俄罗斯“三大威慑”都在失效,一切已不可同日而语。

可能正是由于在各方面对俄罗斯越来越有底气,这半个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挪威、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等,都显著升级了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力度。

法、美、德三国,相继宣布援助乌克兰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如美国,已决定援助乌克兰50辆配备了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布莱德利装甲车,100辆M113装甲运兵车,多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等;德国也已决定向乌克兰提供“黄鼠狼”装甲车和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还有的国家,不直接给乌克兰提供军援,却加强了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

比较意外的,当地时间1月5日,普帝指示俄军并向乌克兰发出倡议:自莫斯科时间1月6日12时至1月7日24时,在俄乌整个接触线实行36小时的临时停火。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普帝的倡议进行了简短分析后回应说:

没有必要。他只是想争取点时间喘口气。

普帝的倡议没有实现,双方继续进行着胶着的拉锯战。

而就在着胶着的拉锯战中,俄军乌军的力量对比继续显著改变。


本系列前期文章,点击阅读:

俄乌战记(十三):乌军收复赫尔松、被俄军胜利大撤退后的难题

俄乌战记(十五):这个痛苦而胶着的冬季,乌克兰划和谈4条件,普帝不同意


乌克兰旋风行动?突然视察前线后又旋风访美,泽连斯基的高光时刻?


普帝真诚表白:尽快结束冲突,越快越好……

面对俄罗斯的核威胁和最后通牒,乌克兰与“相关方”如何应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度se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